最近的新聞上面常常聽到關於通貨膨脹的消息,尤其是油價的評論真的是一大堆。有些投書的人,是滿支持凍漲的,或者是說支持政府干預。他們經常提到的是:通貨膨脹嚴重,市場必然失靈;所以,政府一定要出面干預。
我有點搞不懂的是,他們為什麼會一直這樣說?而且說得這好像是一種定理,他們也不用多解釋;就這麼回事,通膨所以市場就是要失靈?通膨如果很嚴重,像是幾年前的阿根廷,的確是市場失靈,會產生很嚴重的社會動盪。但是目前台灣的通膨率還算低,尤其在亞洲地區相比,為什麼就不斷的強調政府必須要凍漲?
我是非常認同要競爭才會有進步的。自由市場機制可以有效的把資源和資金,分配到最適合的地方去。政府,剛好顛倒,政府決定的,差不多是沒效率的把資源和資金,搬到不適合的地方去,而且之後情況不對還搬不出來;政府在這個部分上是極有天份的,所以我們才會有那麼多的蚊子館。
政府當然不是就撒手不管,它在市場運作其實扮演很重要的調控角色。只是政府的作法,往往是最直覺,但卻不見得合適的。其實政府很多時候可以干預,但卻不會破壞市場的機制,甚至還可以鼓勵市場機制的運作。
比較適合的政府補助,應該補助在消費者,不是補助在供應者那邊。
當油價漲的時候,大家直覺的希望,要是油價不要漲多好;政府就會受到壓力,要補助汽油,讓油價不要上漲。
但是這樣一來其實遮蔽了現實的情況。凍漲只是讓台灣社會沒有感受到真正的油價,沒有感受到國際上原油供不應求的現實。這樣子大家就沒有動機去減少開車長途旅行,汽車廠的省油車不會比較有銷路、大家沒有必須搭乘大眾運輸的壓力。
如果補助不是補助在中油,而是在消費者,例如汽油的支出可以報稅報費用的數值提高,甚至可以退稅。對於貨運或者是計程車,退稅金額可以更高。這樣子對一個社會整體而言,政府投入了一樣多的資金補助,但是卻沒有遮蔽掉現實價格在市場上的訊號。
用比較多汽油的人就是必須付出更多的錢。整個社會就有動力去調整,政府的補助就不會是讓民眾可以躲避掉油價波動的影響,而是一個協助讓社會調整步伐的方式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即使在美國,政府也經常有類似的問題。現在他們要推行再生能源,所以大力補助生化乙醇。導致的結果就是,因為生產生物乙醇有補助,即使巴西的黃豆便宜很多,但是在補助之下,美國的玉米卻變成很有競爭力。玉米拿去做成乙醇,只好進好飼料養牛還有豬。
現在全球糧食價格飆漲,有些貧窮國人民已經買不起食物,但是美國的生物乙醇因為補助,仍然具有競爭力。也還是繼續拿玉米作成乙醇,變成汽車跟人搶食物吃,而且人還搶輸。但是因為美國已經有一個規模的生化乙醇產業,政治上現在要取消這項補助,也變成會引起衝突的燙手議題。整個國家在再生能源上面,因為這項補助,喪失了應變的彈性。
如果當初是補助消費者,用稅率、費用退稅等方式,鼓勵社會使用使用再生能源,今天的情況就會簡單很多。糧食價格上漲之後,乙醇的生產一定得要轉換材料,不能用玉米,甚至完全變成不合成本的技術。大眾可以拿補助去改用天然氣、太陽能電力,整個社會要切換使用模式會簡單很多。政府也不需要替整個國家決定,可再生能源是要用生物乙醇、太陽能、洋流、地熱、還是要風力。讓整個社會利用市場機制,去找出最適合的方式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還有很多的地方可以用上類似的邏輯。我們的台鐵,過年過節就爆滿(現在也許已經沒有),但仍然是年年虧損,倚賴政府大量的補助。其實可以參考飛機場的經營模式,政府只經營鐵軌還有火車站。讓地方政府自己決定要不要境內的火車站。
而火車公司是民營的,向火車站申請鐵路的空檔來營運。以後進了火車站就像進了機場一樣,不同的火車公司有不同的售票櫃檯。讓不同的公司去競爭,品質才會提升。才不會像現在的台鐵,你排十分鐘的隊就快要輪到你,它忽然把你這個窗口關掉下班去。你也只能繼續忍受,繼續買票,還要繼續交稅補助它。
台灣的高等大學教育也可以用類似的方式。美國之所以可以高等教育居於全球之首,是因為政府只有做基本的規範,而學校必須競爭學生,競爭學術研究,還要自己籌款。一樣的道理,競爭才有品質。
政府不應該補助大學,應該補助的是學生。現在這樣由政府決定哪家學校每年拿到多少補助款;台大永遠拿最多(雖然身為台大人覺得滿爽的),這樣不管其他學校多努力,永遠經費不足,如何能跟台大競爭?
如果政府不要補助大學,讓學校自籌經費,學校當然可能要向學生收天文數字般的學費。但是政府可以發給學生學費卷,例如可以抵用掉百分之七十五的學費。如果台大沒有補助後,一個學生要收二十四萬台幣的學費,拿學費卷之後,就是交六萬。
這樣一來,學校想要拿到補助,必須要努力經營才能吸引學生,必須對自己內部節約,才有競爭力。學校會更照顧學生,會對學生比中指的靳教授比較難生存,教務處也沒辦法聘用一堆人,我們進去的時候看她們閒在那邊,對學生服務態度還不怎麼樣。
而且最重要的,上經營費用愈高的學校,學生要交愈多錢。不會出現現在這樣,大家都交稅,可是上全國補助最多的台大,學費卻遠比沒什麼補助的私立學校低。地位比較低的學校,只要能夠認真經營吸引有潛力的學生,就有機會向上爬。經費是學校要努力經營爭取,不是教育部的人內部去決定。在這樣子的系統下,說不定很快清大或是成大就可以取代台大成為全台灣最好的大學。
當然這些作法都還需要更周延詳細的規劃。但是基本的原則一樣,政府的補助要能確保競爭的最大化,才能維持社會整體的彈性,促進更好的品質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